元宇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理想的互联网故事。所谓“元”,一是在鸿蒙初开的意义上说的,元宇宙不同于自然宇宙,它是通过虚拟技术建构起来的可能生活空间,这是人类社会开天辟地头一回,故可称为“元”;二是在超越的意义上说的,元宇宙是内在而又超越于现实生活的另一个可能生活空间,因其更接近人的本真生活而令人向往,故在超越的意义上也可称为“元”。
1 W3 ? S$ M2 B: j ( {& V7 Z! W" o% l% g/ U在技术专家和投资家看来,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生活的无限拟真的虚拟生活空间,随着数字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可能的生活空间正在走向现实。显然,这个说法忽略了“元”的超越意义。试想,人们费尽心思创建一个现实生活的镜像版有何意义呢?建构元宇宙的初心,难道不正是为了走出人类现实生活的困境,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吗?
, @4 o! i5 V& R$ q归根结底,元宇宙是一个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可能生活世界,在其中,人们能够拥有比现实生活更令人向往的新的生活形态,也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新道德。科技再发达,如果不同时伴随着道德的进步,真正的元宇宙就不可能出现。换言之,我们只有靠科技和道德两条腿走路,才能真正走进元宇宙,并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对元宇宙进行伦理反思的出发点。
& F' {3 a6 ?3 h+ f6 m/ z- {2 u3 G% l. s元宇宙建立了一种更广泛的“在场”关系。
第一,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元宇宙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它让用户超越了屏幕的限制、地理的限制、平台的限制,抹平了阶层、知识、职业、收入等鸿沟,形成了全社会共同交互的形态;元宇宙内的各个小元宇宙是互联互通的,不同的平台和社区不应该是封闭孤立的,而是身份互确、信息共享、价值彼此认同的统一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
" k% _. A+ M. g, s: E" a, B) r第二,具象性。扎克伯格说:“你可以将元宇宙想象成一个具象化的互联网,在那里,你不只是观看内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觉和其他人待在一起,获得不同的体验。这是你在2D平面应用程序或网页上无法体验到的,比如跳舞或者各种健身项目,等等。”这里有多重意思。
元宇宙的道德原则
1 p2 L; g6 [( u4 ~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的新型联结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更广泛的连接性和更高程度的自主性。如果说,元宇宙在技术上是一个可以预期的事实,那么,元宇宙在道德上还是一种可以期待的共同善,只不过这种共同善不能自发地得以实现,需要人类社会依据其去中心化连接的性质,通过道德以及法律规范来予以维持、促进和发展。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tcelue.w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