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Vlad Tenev谈Robinhood的三条曲线:链上金融、散户投资与AI(转) [打印本页]

作者: caoch    时间: 2025-10-6 00:16
标题: Vlad Tenev谈Robinhood的三条曲线:链上金融、散户投资与AI(转)
本期播客 Robinhood 联合创始人 Vlad Tenev 从产品、市场与监管多个层面,展开了对 Robinhood 未来战略的系统阐述。$ d  p6 B( w1 F$ Y, h9 l
6 B$ A4 `0 g/ w2 m9 |0 T
谈到 Robinhood Chain,他强调这是一次跨界尝试,不仅要服务加密用户,也要把传统金融资产搬上链。在他的设想里,稳定币是最好的参照。正如稳定币在美国之外的市场率先爆发,代币化股票和私募股权的落地,或许也会先在海外跑通,再反哺本土市场。
4 A. l/ U9 V. w7 N" n, d' p+ @
2 [7 s; \9 W$ m' w在节目的后半段,他把话题引向 AI。Harmonic 项目的 Aristotle 模型,已能在国际数学奥赛题目上达到金牌水准,并用 Lean 输出可机审的形式化证明。在 Vlad 看来,这不仅是数学突破,更关乎金融与加密行业的根本问题,当 AI 生成的代码与合约规模超越人类审查能力时,验证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从智能合约到金融衍生品,再到医疗和航天,形式化验证的价值会迅速放大。" {) t& C% J' ^6 _3 S

3 j) B- K+ i  I: ]这场对话提供了三条值得关注的线索:Robinhood Chain 如何定位与落地;私募股权代币化如何在合规边界中寻找机制突破;以及形式化验证如何为 AI 与加密产业建立安全底座。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更长远的议题:未来十年,零售投资、链上金融与机器智能,可能在何种路径下交汇,并重新塑造市场秩序。3 P4 _2 Z7 k' A# O9 E+ k
7 S' K  x! Q8 G, o
以下为对谈全部内容:
4 i; U5 n7 o# P
; f6 L* V( ~6 d% F/ g$ ?! kHaseeb:大家好,欢迎收听 The Chopping Block,今天我们有一位特别嘉宾——Vlad,金融科技的未来主义者,也是 Robinhood 的创始人。
  P& P) z. p7 v; \( M1 Z' r
2 O6 V; Z* J7 f' l- y2 O/ aVlad:各位好。
) z. |4 i2 ^. s. L) a! u9 t' c: R5 g. d' c; |/ G( G$ m
Haseeb:Vlad,你最近很忙。过去一年半里,我们在节目中聊过很多次 Robinhood 的崛起。不过这次很高兴能请你来,直接回应一下社区最关心的问题:Robinhood Chain 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们要把 Robinhood Chain 搭建成一个 Layer 2,而不是直接做一个 Layer 1?
% {$ j$ y! l# s; I& a# S0 X, A5 w
Vlad:我觉得这个话题在 Twitter 上已经有人讨论过了。有人形容得很好,说这其实是在做一个「房东」还是「房客」的选择。我们认为,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链,最终能让我们从头到尾掌控整个平台的所有细节。# X1 z' j- D) \+ @
7 h4 @+ \( v* E) U0 T5 k4 A2 z+ C
当然,这可能在一开始会带来一些互操作性上的代价。但我相信,从长期来看,所有链上都会有代币化的产品,包括股票和其他衍生品。开发者们会去构建跨链能力,到最后「选择哪条主链」这个问题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
# p; a) m; l  u9 d+ d8 G4 s) R) y0 [! z1 N4 Z' `' C
但对我们来说,一开始就有一条链,可以从智能合约到 Sequencer 机制全程控制整个体验,这一点很重要。
. s( W) b/ [( X/ h( F- z/ N& j0 L& t# N$ Z2 t5 H. R* c
Haseeb:不过问题在于,现在我们听说 Stripe 也在搭建他们自己的链——虽然 Stripe 自己还没正式确认,但媒体已经有过报道。另外,Circle 也明确要推出他们自己的链。这两条链都会是 Layer 1,就像以太坊或 Solana,而 Robinhood Chain 和 Base 一样,选择了 Layer 2。
7 ~, V5 |9 h$ g- r+ Y
6 X! X3 p5 |5 U9 O" C) `你觉得这个差异对 Robinhood 的目标来说是否关键?还是说,无所谓,只要能跑起来、能让用户用上,就够了?5 Q# @5 @% u. W/ N# g* N7 o1 k8 f

" P9 }- C7 W2 G$ \  T3 ]Vlad:我觉得 Layer 2 的好处在于,它更容易实现互操作。因为相关的基础设施已经有很多了,甚至有些还是由我们朋友 Offchain Labs(Arbitrum 的开发团队)搭建的,这让我们不需要再去「重新造轮子」。# K) C6 X# R) w. _+ O8 b

9 Q+ ]7 |7 j, S5 g当然,选择 Layer 1 也有道理,因为那样你可以从零开始完全重建所有东西。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不合理的选择。但当我们在评估时,我们问自己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我们希望两三年后再做的事情是什么?最后我们认为 Layer 2 能满足当下的需求。' k( T. `! o8 m' u' ^$ ?4 h

- w1 ]  {4 k; [* A( QHaseeb:明白了。那我们现在看到的 Robinhood Layer 2 的故事,大致就是在这条链上会发行代币化股票,这些股票既可以在 Robinhood 内部交易,也可以直接在链上交易。用户甚至可以把代币化股票从 Robinhood 转到链上。请纠正我,如果我说得有偏差——但这大概就是这条链的 V0、V1 阶段的最高目标,对吗?
; W9 F) t. J, ^- E. C' W3 l! p

: r5 F0 c) V& J& X4 f" |那么假设我们把时间线往前推五年、十年,如果 Robinhood Chain 取得巨大成功,那会是什么样子?它会成为下一个以太坊、下一个 Solana 吗?会有比这些链更多的用户吗?能帮我描绘一下那个场景吗?
! [2 D) t* l# K% Y$ V
- e& v, u7 v! T. V! e8 S9 @. rVlad:我先说一点,当我们决定要做这条链时,我们看了当时的格局。很多公司都在尝试去打造所谓给 degens 用的最好的链。但那个赛道已经很拥挤了,我们也不觉得自己在那方面能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也许这个说法还有争议,你可以说我们多少也有优势,但我认为 Robinhood 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是传统金融和加密结合、交汇的地方。
4 R' P8 z, F* l3 a$ y" B( {6 Z) Z4 |: M/ Q# I
所以过去我们看到 B2B 机会时,就推出了 Robinhood Connect,这是一个出入金(on/off-ramp)工具。很多头部的非托管钱包和 DApp 提供商都集成了 Robinhood Connect,因为它是把法币换成加密货币、以及把加密货币换回法币的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假设你有加密资产,想要换成法币,我们能提供一个非常顺畅的机制。1 Y; D( D' F3 _

" J% E0 y" v0 r0 O) O% e这其实来自于我们已经积累的能力:作为一家大型的消费级零售平台,我们在无缝开户方面非常有经验,也非常擅长防范欺诈。平台上有多元化的资产和产品供用户选择。随着时间推移,我看到的目标是——无论是哪个金融市场、哪种资产,不管你想托管还是交易,都能在 Robinhood 里以最易用的方式实现。
8 R5 B% c8 n- e' e  t0 N/ T' C
4 W' r: A, q+ ^- V+ L" a/ g因此,当我们谈到 Robinhood Chain 时,我们的核心论点是能不能把它打造成最适合真实世界资产的链?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先从已经有的资产开始,比如美国股票。: a0 B2 R' L. j8 }, e, u
3 ]' s6 ]$ O& y% N3 u
你可以想象,Robinhood 上提供的任何资产,随着监管逐渐成熟,都有可能以链上的形式发行,主要面向美国以外的市场,但在美国本土其实也有潜力。
1 X8 m3 c3 X# }$ j: Y& ~+ V- s
2 C  R6 x) Z8 e' H/ e7 ^. p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下不太容易甚至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私募市场。我们也能通过链上方式把它们开放出来。这正是我们在自家活动 Robinhood Con 上展示的:一方面是大家预料到的——公募股票的代币化;另一方面是大家没想到的——同样的技术也能用在私营公司身上,而这些资产过去对散户几乎完全不可及。; \9 G0 g: s! A+ S0 _  }

7 {# k: @3 C5 F! iHaseeb:所以你们之前引起轰动的一点,就是把 OpenAI 和 SpaceX 代币化。当时消息一出,网络上炸开了锅,大家都很兴奋,觉得 Robinhood 要把股票带上链,甚至把私营公司也纳进来。3 @3 V0 S6 `! |# y' }& V* S: \

& _* F  r+ S$ R/ N$ O( O% r+ d# ~结果很快 OpenAI 就在 Twitter 发了一条动态,大意是:「兄弟们,这不是我们干的。我们不知道谁持有这些股权。Robinhood,这事跟我们没关系。」/ a5 K6 o4 P4 g- _0 O; {

7 C( ^) u+ E0 I2 o5 F8 e我挺好奇的,当时 Robinhood 有没有给出官方回应?因为这其实揭示了你们的结构模式:基本上,任何金融资产,无论它是什么,也不管相关公司是否知情,都能被拿来做成链上可交易、可实时持有的代币。* g  S$ V: f; m1 y; U
- U6 c/ g$ H$ b- S/ n- p; X
能不能帮我们讲讲当时那次事件?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是否意味着私营公司会明确抵制这类代币化?还是说你觉得会有比 OpenAI 更开放的私企?; j4 O9 M9 t/ V- c1 }
/ X* c2 Z  e/ _$ ?1 D1 [% Z
Vlad:我觉得有几点值得说明。第一,过去也有人尝试做类似的事情,比如其他公司尝试提供「敞口」,或者在美国利用 Reg A+(Regulation A Plus)机制做有限形式的众筹。问题在于,这类模式常常会遇到「逆向选择」。也就是说,愿意把股份开放给散户的公司,往往是那些没有太多其他融资选择的公司。
- K1 B+ i" r& Z0 Y5 z% f8 ?5 w/ {9 n, Q6 ~' ^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公司确实很在意零售投资者的参与,尤其是在后期阶段,他们希望散户能有机会参与。这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普遍。这里也可以聊一下我们在 IPO Access 业务上的观察。0 n! W$ V( d; t/ n; K" Q

* a# O5 |9 {% [" y/ q5 s  b所谓 IPO Access,就是让公司在 IPO 时直接面向零售投资者开放认购。我认为这对散户是好事,对公司本身也是好事。我们在 2021 年推出这项服务时,其实做了很多工作去说服公司理解它的价值。而现在,几乎最优质的公司都会主动来找我们,愿意给零售投资者更高的配售比例。7 {2 p, d5 k$ ~, R3 l7 K; g: |' X- H  H

6 G! N  E* z- [& A( C所以我们看到,公司们逐渐意识到,拥有一个多元且庞大的散户股东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 S0 {9 {# S% s$ J2 ?: {. Y
1 w& n/ f, w6 N% r但当涉及到私营公司时,「逆向选择」问题依旧存在。比如像 OpenAI 和 SpaceX 这样的公司,可以自由地从私人市场机构投资者那里筹集数百亿美元。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去处理复杂的新机制,尤其当这些机制没有成熟的案例、缺乏先例时。
* R, Q; |' E4 l# \: P( ]# @1 a  U& [# S
6 R+ F, H. K8 U/ n9 o5 a# r因此,私企代币化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零售投资者能参与私企股权也是全新的。
4 W( c. n. e' V. D$ f( I
+ W; }( I( H( S* r! s而当这些公司本身拥有大量融资渠道时,他们的核心精力还是放在服务客户、打造产品上,他们不想成为资本市场的创新者。但我们愿意,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这些正在改变世界、引领行业的私营公司,零售投资者可能要等到它们上市、估值已达数千亿甚至万亿美元时,才有机会接触。" ]8 U" q" c/ D( U9 w* t( n7 X

7 r8 d* W* s" k" a* y+ M# M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我认为风险非常大。普通人可能完全无法参与这些技术的价值分配,反而对它们产生排斥。这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层面的矛盾,阻碍整体进步。
# H8 N& e& s0 a' {% _  {6 G9 I: O9 H& m2 s! s* k0 A/ f; |
比如说,如果 AI 真的改变世界,甚至冲击劳动力市场、取代你的工作,但你对这些公司没有任何所有权,那么你可能会倾向于反对它。但如果你能持有相关股份,你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它成功。我们在公开市场已经看到这种情况,我认为在私营市场也会如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如此在意让零售投资者获得机会。# p* X0 G  b  T7 v9 e

' N- a3 Q9 }9 z# S$ eTom:其实这跟一个最新的案例也有关,Anthropic 最近一轮融资中,要求所有新投资人不能通过 SPV(特殊目的载体)参与。也就是说,别说散户了,就算是合格投资者,如果不是基金,也被排除在外。
) ~' q1 ~7 W9 g  x, A
: t( D3 i9 T* X9 T% a1 G! E3 D5 D8 k
所以我有个问题,你怎么看待私企在信息披露上的不足?这在私人融资和公开市场之间,会不会造成估值差异?因为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情况:对散户股东的披露,往往比对私募投资人(他们拿的是优先股)的披露还要少。这里始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你觉得这种情况最终会如何解决?在我看来,这其实是「私企股权衍生品市场」最大的结构性难题之一。
! T1 Z; U, w& Q3 c) S' b2 T) B/ u
  f! F" @4 Y( F, S, \Vlad:是的,我的看法是,在私募市场里,如果一家公司一轮融资被超额认购 30 到 40 倍,那么对于 SPV(特殊目的载体)、一些机构投资人、私人财富管理客户,或者大型银行的私行部门来说,他们能分到份额时,其实并不会做太多尽调。
$ j1 i, V& t5 X5 }& ~: J
# T, L. `. j3 {, k9 q4 _* |& y想象一下,一家公司融资被超额 40 倍,大家都在拼命抢额度,公司根本不会花时间让每一个 SPV 投资人都对公司做深入的尽调。而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这没问题。他们看到比如 SoftBank、Altimeter 这种顶级基金投进来了,就乐意跟随,把对方的尽调当成背书。
1 L! I- M0 c# g8 @( |$ ^+ q" t" \- a* Q
所以,我总体上是支持信息披露的。但我也认为很多人会说:我理解风险,我愿意承担。我用过 ChatGPT,我对航天行业也有一定了解,我能看到公开的信息,我完全明白这种投资可能归零,但我仍然想投。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的信奉者,我认为人们应该有权自己做这个决定。. _& h. f+ V$ a' t3 A4 p  x5 g

" t6 Q: M: n2 l( G* t在美国,我们现在有「合格投资人」的标准。但我们一直在推动对这套规则进行改革。我认为这些标准的基础已经过时了——它们是在互联网之前制定的,当时关于公司的信息非常有限。而现在,AI 的发展加上社交媒体,公开信息已经很容易获取,我们也有工具去消化和理解这些信息。
& A4 w# J5 R8 X  m2 V% \; n, ^5 \
所以我认为监管应该被重新审视,朝着基于披露、投资者自我认证的方向演进。否则,如果你强迫公司为了散户股东去做各种额外、非标准化的披露,公司很可能会干脆不愿意开放散户参与,反而只愿意和一小撮大资金管理人打交道。那样一来,我们最终还是会回到最初想要打破的问题:市场机会被高度集中化在少数机构手里。
- }* G! ~' b/ H6 N% h9 z" g+ [+ x8 w% T3 z/ I
Tom:没错。那么我们把话题拉回到现行的监管规则。因为你之前提到过,你们的产品会主要面向美国以外的市场,而不是美国本土。那这是因为美国现有的监管限制太严格吗?当你们真正上线的时候,你们打算怎么设计海外产品的结构?比如说,你们会不会通过 KYC 和地理围栏 来限制美国用户?还是说,你们会把区块链本身设为 无许可(permissionless)的模式,链上的资产也完全无许可?! z% _; x% |6 j' C

  d3 P  a* I: s6 a9 ^) D5 H" z换句话说,基于现有的监管环境,你们设想的实际结构是什么?我知道你希望规则能改变,但如果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你们会怎么做?3 \) w/ _& @1 W1 W

: {! }* r/ M2 i5 B, w4 dVlad:这其实取决于各个市场的监管成熟度。总体来说,我们预期的模式是:Robinhood 会先获取或持有一些私营公司的股份或头寸,然后我们会把它们打包,以不同的方式提供给散户投资者。可能是直接提供,或者通过某些多元化的投资工具,这取决于不同市场的合规要求。2 v( d- K' z. d
; C1 r' @2 D% x4 f9 C  q  a/ P. T
目前我认为有一个很好的类比,就是 稳定币。稳定币其实是最早的代币化资产。在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对健全,人们可以通过 ACH、借记卡、信用卡来方便地转账,因此稳定币更多被用作 美元的跨境传输工具,尤其是在美国以外的市场。
5 m8 v2 R3 v- F5 h7 l2 c. N5 ~4 z; p; E
我觉得未来在 美国股票的代币化版本 上,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美国本土,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很完善,接受速度可能会相对慢一些;但在美国以外,那些进入门槛更高、渠道更有限的市场,代币化版本反而可能会成为投资美国资产的主要渠道。
- Y* H- ~) ]- @4 v
! m! t* t5 K9 [) X' t" c4 A$ k$ ~当然,美国的具体走向很难预测。目前,代币化并不被广泛允许作为散户的投资工具。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而一旦改变,我认为最直接、最显著的改善就是散户对私营公司的投资敞口。因为代币化在这里能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流动性。$ b* v6 x. t( ~

6 O: ]( Z0 C3 d* U' {/ r2 `过去在私募市场里,即便你能拿到私营公司的股份,也会面临很多限制。比如转让受限,定价也不透明。虽然也出现过一些二级市场和交易平台,但它们必须自己搭建流动性市场,而往往很难吸引到足够的买卖双方。
, t2 a( Y4 c; F/ W( ?, q7 p
& K  z$ v$ d5 l$ f. T但一旦接入全球加密网络,流动性问题就会明显缓解。所以我认为,等到监管逐渐成熟、允许代币化后,这将是最大的变化。) Q8 H- o$ X" }8 Y% i: \

3 f4 C0 k( A! W) W4 KRobert:我理解你说的「代币化本质上是解决可及性问题」,稳定币确实是个很好的例子。
$ E" f6 `: @1 f- C, K
' n( X  \" B/ {5 |+ q% E
但我也注意到,加密领域的其他公司正在利用上链来加速产品进入市场、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比如 Coinbase,通过 Morpho 在他们的钱包里直接提供比特币借贷服务;再比如 Phantom,直接在产品里接入 Hyperliquid 永续合约。/ `& S( `, z5 @7 j9 l- T

: L/ g( K9 Y* I: v1 v: N它们借助这种自托管(self-custody)模式,与链上的 DeFi 应用交互,从而加速 go-to-market。本质上,它们自己只是个钱包或服务提供商。我想问的是 Robinhood 是否也考虑过类似路径?你们怎么看这种模式?* [% R7 B8 R9 N( J7 Z# `
; [& c  U! l( o$ Q
Vlad:我们有 Robinhood Wallet,过去增长很快,我们也在持续投入。Robinhood Chain 显然是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x4 s; S: [% g, Y8 E
" u$ x% j3 z# {# ~% x
我们认为,依托代币化,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当然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在美国本土——Robinhood 能够提供各种真正有实用价值的金融产品,起步是股票和私募市场,最终会扩展到我们平台上全部的资产种类。我们希望能以 无许可(permissionless)的方式把这些资产带上链。. ^; S) E* v9 S

% d) E  D. G9 }我认为我们有独特优势,因为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在 加密资产和传统资产 两个领域都具备大规模业务的金融服务平台。而代币化的本质,正是两者的交汇。
; u( y! r5 Y3 N! r
! X( G, p, i* r4 D链上代币化依然需要一家传统金融公司来托管所有 TradFi 资产,才能完成铸造(mint)和销毁(burn),并把它们投放到链上。
$ M# W. \$ J/ k! p1 z/ A: X+ C2 z
所以这里有两条垂直整合路径。第一条是 区块链维度,如果你同时掌握链、钱包和中间环节,你就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定价。第二条是 托管维度,如果你能掌控传统资产的托管层,就能在定价和经济模型上有更多空间,给用户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体验。1 U* @$ b. ~7 j0 b4 T
$ o& i  V% a9 _8 ]2 Z2 J( m2 H
Tarun:我有个问题:在未来,如果有 10%、25%、甚至 50% 的股票都以链上方式流转,那像 过户代理人(transfer agents)、DTCC(美国存托信托与清算公司)这样的机构会怎样?
# ~3 F8 _; b- R" V3 T4 W( ?4 Z

; x) B* m7 m0 G, q0 t这挺有意思的,因为一旦这种结构在现有底层资产上达到更大规模,会不会彻底改变现有的经纪业务逻辑?比如说处理过户、对接整个生态系统(那些连双重验证都没有的网站),会不会完全被颠覆?
' S% h" b/ U7 U# q; _
& y( C% \8 I3 o& bVlad:我的猜测是,最终形态可能会类似 ADR(美国存托凭证)或 ETF 托管人 的模式。也就是说,传统资产依然会由一家 TradFi 托管机构保管,当在传统交易所能获得更好价格时,仍然会在那里进行交易——这是我们在 Robinhood Con 活动上已经展示的系统设计。
8 \) `$ D9 F3 o
. ^/ e" o6 ~* z' K4 P$ A 与此同时,代币化资产会形成一个二级市场。最初的卖点在于:代币可以在传统市场休市时交易,比如周末、节假日。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市场会逐步扩展。
. \8 y4 |: |) G6 \) `+ U) @! U9 M6 |& [/ V3 ?6 w% D
Haseeb:所以 Vlad,从每天交易时间从 9:30–16:00,扩展到可以 24/7 全天候交易——股票能在周末和休市时段买卖,这对我来说完全说得通。我觉得这几乎是必然的,尤其考虑到 Robinhood 一直以来的产品方向,就是让散户交易更简单。
. [6 P+ @# M/ }1 ]- L$ {$ h* K4 a0 C! U* p1 z/ Q  R
不过相比之下,我觉得更有意思的还是你提到的 私募市场。从你之前的回答里,我听出来你认为私募市场这条线,长期来看,比单纯让公募市场更高效,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故事。% ^5 F6 t3 ?: |: Z! E$ q. Q& q" Z

  q$ }' o0 f  K& _作为我们自己也投资过私企的人,我很有感触:私募市场和公开市场之间一直存在拉扯。公司待在私营状态的时间越来越长。你刚才提到,也许有人会因为 OpenAI 失业,但至少能买点 OpenAI 的股票。: z. R  E* w# R$ N7 b# C' p

" q) h" h+ y% ^但现实是,私营公司虽然希望上市规则更宽松、成本更低,但它们也很明确地讨厌一些东西,而且比 Facebook 那个时代聪明多了。比如,它们越来越不允许二级市场交易,不允许 SPV 之间的份额转让。
  q* K$ a. M4 w  s9 P6 A
/ X; u" O& j1 ~' p' M5 c所以这里存在一种对抗性的博弈:只要市场上有足够的 SPV,Robinhood 就能找到其中一个,把它持有的股份代币化,让散户获得准入和流动性。那你觉得这种博弈的终点会是什么?毕竟公司完全可以说:「我们不喜欢你们干的事,滚开」,甚至把你们从 cap table(股东名册)里剔除。
, G4 o* g! e. N4 n2 f
" ^* @( |0 e1 R* n2 lVlad:是的,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代币化的机制要能够在不依赖公司主动「选择加入」的情况下顺利运行。) h3 _5 r( q$ B- s2 m4 K/ P6 d2 U
8 I! J! z3 e5 H1 h7 s; w
Haseeb:等等,怎么可能做到?
" K* b# e) C% c9 @2 p
" P* s) `. d2 JVlad:我们其实已经展示过了。就像你刚才说的,如果你通过 SPV 或某个机构获得了间接敞口,你就能把这些传统资产放进一个池子里,然后把它们代币化,或者通过其他工具让散户也能接触到。. k: a4 K$ B, @, _  J5 F7 t* `

# y* J- J* U/ n8 n+ L+ d+ {举个例子,在公开市场,如果每家公司都必须批准每一笔股东变动或每一笔交易,那整个市场根本没法运转。同样地,如果在私募市场里,代币化还需要公司逐一批准,那它也根本不可能跑得通。
" f2 \  i  s! b3 }" c/ |. T+ ?, x. m9 f
所以我认为机制必须独立于公司的直接参与。不仅因为公司可能不愿意,还因为他们大概率不想承担额外的工作量和流程。1 v, K2 _: R8 ~4 H
1 \5 K0 r9 u: J/ |9 B( _7 s; F
Haseeb:我觉得很多时候,公司确实就是不想要这个。它们真的不希望每天都有一个流动的价格被标出来。你应该很能理解这个原因:Robinhood 在上市前和上市后,你肯定深刻体会过公开市场的压力——每天股价都会因为你发的推文、你说的话、你做的事而波动。  h) d0 p2 y, ?" f& H$ D% K4 v0 R6 A% d

, S3 R# |. L0 F* g9 |1 X4 |  w) l0 |而私营市场,恰恰喜欢那种流动性不足和估值「往上抬」的状态。他们喜欢这种不透明,没人能说:「哦,看来公司今天比昨天还不值钱了。」
; T: ]& ?% A9 P1 E) m. R0 W( i: G. V  F4 B5 ?
Vlad:很多人会拿这个说事,说:「当年你们还是私企的时候,恐怕你们自己也不会想要这种流动性吧。」3 o9 ?' y8 _; \
, Q/ L2 H7 P+ t; A/ t
我觉得情况因公司而异,每家私营公司关注的点都有所不同。就我个人来说,其实我完全能接受——显然,我不是最好的反例。
; f7 n  F: a; h. e5 M1 e+ Z! e- p$ f9 T
但也有不少公司是愿意做这件事的,而且不只是那些没有其他融资渠道的公司,还有一些公司很清楚散户的价值。4 M. ^  b1 G( p& \

5 w9 C9 ~+ T& T- o7 Q" A1 y理想的情况是,我们能和这些公司合作,他们认同我们正在做的事的价值,并在越来越早的阶段就向散户开放。最终,散户甚至能成为公司创立的组成部分。/ O5 A, M6 _$ E  L) t/ u: q0 A
6 h  M5 S$ B$ M( V4 N
换句话说,在种子轮阶段,公司就能把散户投资者纳入 cap table,让他们从最早期就参与进来。
; U- M7 }+ }" r6 \$ p/ V1 p( z" a5 H6 N0 U+ G& ]. r% g
Haseeb:听起来很有加密世界的味道啊。像极了 ICO。. T  ~+ d- w0 N" F  ^/ S
7 i4 i9 k" n) Y. I' |6 p$ @5 `# {
Tom:但在这个模式里,公司是主动选择「加入」的,对吧?他们是因为对这件事感到兴奋,认为 cap table 上有大量散户是好事,所以主动开放。
1 u7 ~8 A4 d. [. G+ n6 t. e
9 g% O- x4 c* n, C: F3 M6 E) c/ N+ }! B: E
这和被动的、不经同意就被 Robinhood 拉上链完全不同。对吧?我理解就是 opt-in,而不是你们「强行来做」。
7 O0 h4 K1 F) s) O1 z& j3 q+ w- W. q* q9 X/ d. m
Haseeb:不过听起来,有些确实是 opt-in,有些则更像是:「我们就是要这么做。比如 OpenAI,这么重要的公司,散户就该能接触。」7 r4 a" p) y0 t+ g. W" i& ]
4 i5 P2 [1 o  P. D9 ^
Vlad:这里其实有个细微差别,取决于发行股票的「客户」是谁。; |& n3 R' ^, F: g) Y" ^% q, L0 |
! H' [" `8 j' G7 y
在早期阶段,所谓「资本即服务」的客户是创业者。创业者在募资时,募集的是一级市场的资金,而这是典型的 opt-in——他们自己主动决定是否开放。但随着公司进入更晚期,客户就不再是创业者了,而是高级管理层、员工、早期投资人,他们寻求的是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n5 z  O& l: z4 K7 w- Q

. C. o- b7 E4 u) M; d而在这个层面,关于员工和早期投资人能否自由出售股票,本身就是有争议的话题。不同公司态度不一样:有的管得非常严格,有的则相对宽松。在那些宽松的情况下,投资人完全可以在不经过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出售股份——也就是说,公司无需主动「opt-in」。所以,每个案例都有差异。
0 U* `$ P3 r: N8 b1 m3 F1 ?0 n; {  ?3 W3 v+ N* O; g: f
你们也能理解这种细微差别。但如果问我是不是认为「所有员工和早期股东在转让股份时都必须要公司批准」,我不会这么说。那更像是一个公司层面的法律决定。
7 z+ J! u; I: p" V. E" \2 t% t
: f6 _- |( W5 c8 G; q! j8 ^- _: P7 cHaseeb:我其实不太关心 Robinhood 的代币化股份到底是来自谁——是员工,还是某个早期投资人。我相信在 cap table 的边缘,总有人是创始人不太在意的,能不能套现都无所谓。. Q* N: ~4 }5 `2 Z  A
# g4 U5 H/ O, Q
Tarun:但也会有一些股份,是创始人非常在意的。5 x* W9 @6 t' u2 X3 s

: S) `5 E3 p& V/ p- lHaseeb:对,有些股份公司确实很在意。我想 Robinhood 也不太可能真的拿到那部分。9 r; d$ s% K# F, e8 x5 F" |
8 ]$ i% d' M/ A3 e
我更感兴趣的问题,其实是你刚才点到的——Robinhood 的故事一直带有某种「普罗米修斯」的色彩:把原本高高在上的火种带下来,让散户可以接触任何金融资产、任何股票、任何他们本来不允许碰的金融工具。现在他们能碰到了。( }* ^% d5 w6 Z" i7 [6 {/ P

0 ?; D! z6 i1 Z5 r) H/ t& [; k这个叙事我能理解,也很契合加密世界的精神。但与此同时,它也模糊了「私营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的界限。毕竟,建立这么一整套制度,本质上就是为了划清两者的分野。
' A$ _$ g; g& v2 t7 X, m
! n3 C; ?$ k3 W1 G如果公司是私营的,那监管就可以相对放松,允许它们更自由运作;但如果公司是上市公司,那一切都必须公开透明,所有面向散户的披露要求都要满足。2 J) z* {4 I: ^" s: x0 l

. l1 z% T1 `# i9 }所以,当散户能同时接触到公募和私募的股票时,哪怕只是部分有吸引力的私企,这从社会层面看,是否会削弱「公募 vs. 私募」制度存在的意义?
# M3 X* D9 H% n6 Y1 ?8 A
; w* _. X: V7 l/ m9 ]在你想象的那个世界里,你认为这套制度应该被改造成什么样4 L& p4 d/ A# h6 U& @8 Z6 z* W' b

0 t) ~! k, c- ~8 n7 W- P& ?% AVlad:我并不认为这会削弱制度的意义。我不觉得有人曾经认真设计过一个体系,让美国 80% 的普通人主动地无法参与到这些价值增值的机会里。这更像是一个历史演进中的偶然结果。最初的确是基于投资者保护——让公司能更容易地运作和起步,而不需要承担过多披露要求,这是合理的。$ f' \# N/ O5 Z# ?9 W, K2 y1 h6 \

; ?3 h  o1 V6 O但过去几十年里,情况发生了变化。上市变得越来越难,流程和要求越来越繁琐;与此同时,私募市场对公司来说反而更容易进入,有更多 VC、PE 提供资金。6 o7 H. l: V3 U, n0 m( w$ P0 L# q& o
1 ?- U2 n+ h( b. D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导致很多公司不愿意上市,或者等到上市时已经是极高的估值。受害的,其实就是散户投资者,他们被挡在这些增值机会之外。所以我认为,完全可以在解决部分监管担忧的同时,让散户也能参与到这些优秀公司的早期机会里。+ r2 L8 L. z, t" {
* ~. e  {3 z6 N0 }6 n
Tarun:实际上,你说的情况让我想到加密世界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我看来,这就像是私募和公募市场之间一场不可避免的拉锯战——谁能先拿到更早期的份额。
% X7 u/ L  N5 R, Y& a$ L( N7 j. N: G$ m- d8 |
在加密领域,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比如在牛市里,很多私募轮都会部分开放给散户,出现了一些平台,比如 Echo 或 Legion,公司先完成私募融资,然后再把一部分额度拆分成 AngelList SPV 的形式卖给散户。& S: l4 [' W) _5 @( u

- {$ @/ U9 t# n/ r但这种模式往往扩张得比公司的实际增长还快,结果就是一旦热度过头,项目又会迅速反向,彻底转为私有化,停止向散户开放。加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周期速度极快,相当于你能在一个小时内看到二十次公募市场的循环。4 M6 M5 H5 {/ g0 F/ U

7 _+ w: \* V5 U* I  N所以有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这种模式跨过了临界点,会不会再出现反转?还是说,在你设想的路径中,这其实是一条单向通道,一旦打开就不会逆转?/ X/ {, {9 r( V  r$ N
4 A8 z* x, M$ `" c7 f' t- X
Vlad:是的,很难预测最终会走向哪一步。我的看法是,在加密领域,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一直没被允许把加密资产真正连接到公司、股权,或者我称之为「具备基本效用」的东西上。, k2 I$ i, j. V- D  ^2 _2 E

" Y6 Q4 n+ f; ~! u3 c. X$ T( K2 C7 i结果就是,因为缺乏这种连接,市场活动大量流向了 meme 币。它们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和真实效用脱节,而这种东西却恰恰是被允许的。5 [/ p6 N3 V( J" o  O8 ^8 c

/ h2 o7 B  M1 `0 c, P+ Q3 w/ |8 D7 |4 r与此同时,大家又不断强调「投资者保护」,说要避免投资者做出糟糕的决定、亏钱。可现实却是:你可以随心所欲买 meme 币,但 OpenAI 和 SpaceX 却被认定为风险过高。这在我看来非常荒谬,可能也是一种非预期的结果。
9 n2 U9 i  _) e1 |  N0 K3 G
! s% v! E. Z9 c4 M4 Z& x  CTarun:既然提到了可及性受限,我想问你怎么看 数字资产类的「财政公司(digital asset treasury companies)」?
# A- G! o1 Z& W- d
( k0 M9 r9 f. l5 r! D
它们有点像你刚才说的混合体:这些载体本身不是传统公司,但它们把一些资产打包,再让你以股票的形式买入。另外,私企股权其实也出现过类似工具,比如封闭式基金(closed-end fund),说自己持有一堆 Stripe 的股票。如果你买了他们的 ETF,就等于间接持有了 Stripe 的股份。这种「打包(wrapper)」类的产品最近一年增长很快。你怎么看这种奇怪的金融工具?$ t# y3 t1 ?' h: q
8 F2 v- E; z4 F1 S
Vlad:我不想针对具体投资标的评论太多,但我可以说:我相信自由市场。
8 c; j' z) v# Y9 h
! Y" x8 U) \7 e. M% S如果有人合法合规地挂牌发行一种股票、某类金融工具,甚至加密货币,我认为原则上就应该向散户开放。自由市场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让市场自己决定。如果某个产品真的对消费者有吸引力,时间久了,基本面会显现出来,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所以我不会去逐一做「看多还是看空」的分析,不管是 Treasury 公司,还是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7 G% \/ H% d. g" \: D% p; A
3 X5 f, h/ A3 W* P, ^
对我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用户能接触所有类型的金融资产和交易。我们认为 Robinhood 可以成为那个既安全合规、又有良好用户体验,同时还能保持低成本的平台。所以无论是什么资产,我们都有机会把它们带进来。
" }8 j) C  ~8 b% m5 D+ i$ \; t
  H9 H% i# T* L( v7 BHaseeb:看来我们还是没法让你正面聊「数字资产 Treasury」这个话题,那也没关系。
) e9 }- U) r" P3 |

" r$ V! c& n8 V/ e9 M% w1 o9 H但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Robinhood 过去基本就是一个交易美国股票的平台。而在过去几年里,你们越来越多的营收和利润其实来自加密业务。与此同时,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Coinbase,过去是纯加密业务,现在却开始谈要增加股票交易——几乎是一种「交叉演化」。
. |8 @) b" V; {
! j/ ~, A2 n* c8 a' _- y5 i这会不会说明,随着千禧一代、Z 世代、甚至 Alpha 世代的成长,他们未来的交易场所,都会越来越像是加密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体?
- u& ?+ _/ Z0 P) R0 t  t/ B
3 H  X, w% k  M你怎么看 Robinhood 在这个转变中的定位?我猜当初你们也没想到加密会在业务中增长得这么快吧?随着这部分业务的比例上升,你对 Robinhood 的认知和定位有没有发生改变?
& _1 ~+ Y5 D9 v7 I# V' `# o& n" q( |
Vlad:我认为 Robinhood 的基本论点其实没变。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成为一款金融超级应用(financial super app),帮助用户满足所有的金融需求:托管任何资产、进行任何金融交易。/ P$ @. e2 S; l  u
  j, t  F% Q2 i* d
当然,就像你说的,加密在我们业务中的占比已经非常显著。上个季度,我们的营收接近 10 亿美元,其中 加密业务占比大约 20%–30%。随着加密技术越来越像基础设施,以及 Robinhood 的业务逐渐全球化,我觉得传统金融和加密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1 ?/ C+ L- W$ s/ a7 E

3 V( k+ g3 L" A# b; R举个例子,如果你在链上完成一次代币化股票交易,或者我们在托管股票代币、私募代币时,你该把它算进加密业务,还是算进 TradFi 业务?  @* w" e" F6 s! p, p

% z2 A5 X, f9 g. F" T) Z% o* B% x这种分类其实会遇到很多边界问题。就像「科技行业」这个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相关——如今几乎没有公司可以说自己不是科技公司,因为所有公司都依赖技术。同样地,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加密 vs. TradFi」的区分也会变得没那么重要。7 g6 ^7 d. K* I4 ]# V% I

( G: \' H. A. t/ y6 Q作为 Robinhood 的用户,你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在使用加密技术,但它不会是体验的「显性部分」。5 l1 R1 v7 n6 x6 e7 ~# X% q
  `: B( V: n8 x% D' _# }, O
当然,如果你买的是比特币,那很清楚,你买的是加密资产;但如果你买的是代币化资产,加密在这里更多是一种基础设施和传输机制,而最终你拿到的是那个你真正想要的金融工具。% S3 l0 D0 u' u( b
, d- o& A) u2 q2 a# u& R
Tarun:其实这还和前面的问题有关:Robinhood 从股票起家再加上加密,而 Coinbase 则是从加密出发想扩展到股票。两家公司之间另一个差别在于 机构/基础设施层面。
" E0 _* q* O3 h: H

. Y! V0 a, r- H" B) N- }$ G比如,在托管、质押以及支持机构客户的基础设施方面,Coinbase 更倾向于「全栈掌控」。而在公募市场里,你很难拥有整个全栈。但在加密领域,有点奇怪的是,一个单一实体其实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完整的全栈。
. o* x8 P. \1 @, b2 b
8 s+ N+ u( m3 X+ A  r# }% o; d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随着 Robinhood 想要同时服务加密和非加密的「全市场」,你们会不会逐步自己掌握更多基础设施?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比如如果代币化股票的交易量远超你们现有的传统股票交易,那 Robinhood 会不会也要变成「全栈型」的?
: |0 j/ d5 T1 G: _& c. v( k7 Y# w) c* d
Vlad:我把 Robinhood 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来看:短期、中期和长期。. ^, `; j2 X1 m
# g) N9 e4 a) Z
短期:目标是成为所有活跃交易者的第一平台,覆盖我们提供的所有资产类别——加密货币、股票、期权、期货等等。; y* W$ Q0 {" x5 h+ n% G
6 i: |* [, x4 B5 G# D0 X
中期:这是我们正在打造的阶段,成为客户的 No.1 金融超级应用。你的全部财富放在 Robinhood,所有交易都通过 Robinhood 完成。前两个阶段基本都是以零售为核心,我们认为这部分业务不需要完全纵向整合到机构层面。
" u$ U/ F3 c. l8 h' X8 e6 m+ y, O
/ d8 d% j4 [  }# R长期:在我们不断建设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比如 24 小时交易、极低的保证金利率、资产代币化),这些功能本身就会对企业和机构客户有吸引力。毕竟,机构投资者同样希望能 24 小时交易,希望能在一个地方同时接触加密和传统资产,也希望得到最低的保证金利率。
4 n5 v6 P- [8 ~
; s& z3 G, E* k# I' y  m这些功能会自然孕育出 B2B 和机构业务 的机会。展望 10 年,我认为 Robinhood 的 海外业务规模可能会超过美国本土,机构业务规模也可能超过零售业务。这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我能看到至少几条路径,可以让 Robinhood 的业务增长 10 倍,而且我们可以同时推进多条路径。7 F5 J+ ^. f- ^
, B& G: ~+ o# Y* M
Haseeb:所以现在 Robinhood 的角色很特别:  H8 L$ u( x, x8 K: ?3 {3 z( m. l5 x

- D$ f0 Z$ s6 {一方面,你们通过 Robinhood Chain 等产品成为 加密生态的建设者;另一方面,你们也算是「外部用户」,通过与 Arbitrum 等合作,感受到整个行业已经建成的东西。. `+ [' u3 U8 C( o3 z/ y
/ x8 q1 S6 [5 M0 v0 r$ v
我想你肯定也会有一些感受,比如:「大家这个地方做得很差,需要改进。」我们节目的听众里有很多创业者、开发者、建设者。我很想听听 Vlad 的意见:你觉得加密行业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有哪些地方应该改进?你希望看到开发者们在哪些方面投入更多?
1 x1 V) K- q( p! H$ g+ w
# x( Y* g( R' ?1 f: uVlad:我其实不太把自己看作是「加密行业的客户」。我认为 Robinhood 是非常活跃的参与者。就市场份额、交易量、收入而言,尤其在美国,我们已经是加密领域最大的公司之一。
" Y- m2 t: B; b. n9 K& X" E
  f' t/ a  a7 |% o我觉得过去缺失的,是 加密和传统金融体系几乎是两个割裂的世界,中间缺乏连接。稳定币是少数的反例,它们开始起到桥梁作用。但我的态度不是说「你们去修复它」,而是——我们自己就在场内努力改善,利用 Robinhood 的能力和优势,把这个连接点做好。) D3 L( d+ ^* y/ a# o+ I+ w" L% A
% C8 X5 M+ e- y. O( {* X
Robert:当然,这里也有时间因素。比如说,你们现在做了 Robinhood Chain 这个 L2,但也许你们几年前就想做了。1 t' B) D$ [% v2 R

: i! ]* o. ~! b# l我相信肯定有些事是你会想:「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做」,但当时技术不够成熟、产品体验太差,或者流动性不足。甚至包括你们现在探索的 私募市场资产,或者 预测市场 的一些尝试。感觉就是,现在时机才刚刚成熟。那你觉得有哪些事,是你想做但还没到时候的?* c0 b0 {4 i0 ~3 {4 R/ f5 b
# e1 p2 X& I- ?- {" C( W
Vlad:我觉得现在有很多讨论围绕 AI Agent:未来这些 AI 会不会用加密货币彼此支付、完成交易?- d9 S* c+ D& u$ ^

) V5 d- ~( q7 }+ a& e但除此之外,还有 现实世界的 AI,比如机器人、医疗设备等等。那这些现实世界的 AI Agent 未来会不会也用加密货币相互支付?那会是什么样子?我认为我们离这两种场景都只有一步之遥,再往前一步,就是 加密真正成为 Agentic Commerce 的工具。
) T) O1 A, r1 L4 d
% B! ^! Q/ \( T( v4 v) @Haseeb:既然你提到了 AI,就顺便问一下:你还在做一个叫 Harmonic 的公司。如果我理解没错的话,你们正在构建一个基础模型,用 Lean 和定理证明(theorem proving)来验证数学,从而验证模型生成的答案,你作为 Robinhood 的 CEO,怎么还有时间做这件事?你在这家公司里参与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个方向?
  n# o0 }, w6 W# V# K, @! i& N) _! t9 \" f9 F2 R% z! z
Vlad:我是 Harmonic 的董事长。这是一家和 Robinhood 完全独立的公司,我没有日常的运营角色,但我是创始人,也非常关心它。
- [3 D4 Y$ p: ~0 P. S$ U& r7 ]  X. @" e: z. G0 n
几周前,Harmonic 宣布我们的模型 Aristotle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上达到了金牌水平。大家可能知道,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数学考试。像 GPT-5、Grok 这样的现成大模型,在这种题目上通常连一道完整的题都解不出来,表现非常差。
: z/ p8 q) |' G
' ^. n7 {0 |0 e: j2 h. m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些题需要「灵光一闪」的创造力,如果找不到那个切入点,就完全解不出;二是它们通常需要 10 步以上的逻辑推理,只要其中一步错了,整个证明就错误,结果也就不对。
  t: t9 L9 Y( Q3 i9 Q) p* C1 I( ]/ [* l7 r! w* P5 B
所以要同时具备创造力和逻辑严谨性。而且在这种场景下,AI 的「幻觉」问题会层层叠加。因此,这次结果是对我们技术的一个很好的验证。/ Y0 j( Q4 U7 O2 Q( c$ ~9 b- U: z

! e: u. u$ E! U( k% f. V事实上,我们是用形式化方式完成的。你刚才提到 Lean 定理证明器,我们确实用它来生成形式化证明。这意味着结果不需要人类手动验证,只要把它输入 Lean 内核,系统就会逐步检查每一步证明是否正确。
* p2 s# n' R# s- V! g
: I  [1 l# h1 q) R& l8 C& I  ^接下来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应用场景?我们称之为「数学超级智能(mathematical superintelligence)」。2 M6 {8 y+ @% p% K

2 j# _# w) i2 c! a5 G它的意义在于,AI 不仅能生成答案,还能在非常高的标准下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想想现在 AI 已经在大量生成代码。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正在从「写代码」转变为「验证 AI 写的代码」。如果是前端 UI,还比较容易验证,你可以肉眼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规范。但如果是后端系统,或者智能合约,尤其在失败可能导致数亿美元损失的场景下,人类必须严格验证。
+ O/ }( e) N" d* m  J( K
0 ?6 ~% ]5 T8 J' M; L& ^+ A. `这就创造了一个 形式化验证的市场。所以我们对这件事很兴奋。我认为它的应用不仅限于数学,还会扩展到所有软件,甚至硬件。; Y2 C- F0 S+ L; w3 s
$ m$ {$ s7 Y' X+ L: J& v" g2 d- A$ c
Haseeb:所以你认为,这是一条更好的路径,能比像 Anthropic 那样的路线更快构建出「软件工程代理」。你觉得:以定理证明和数学作为基础,是实现真正 AGI 的必要前提。: e) @7 m# j, R
- n) o, s4 `) o- T
Vlad:我认为这不仅是更好的路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个 AI 大量生成内容的世界里,这些产出已经多到人类根本看不完,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保证它们是正确的。
% n' C1 @! o. j$ C, o4 c2 m+ @, o8 X5 ^1 S
这里有两点:我们必须确保结果是正确的;它甚至不需要用人类能直接读懂的语言来表达,因为人类已经不会逐行去看了。所以,整个底层逻辑会发生变化。问题变成:我们要怎样才能快速验证 AI 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而不用一行一行去人工核对。9 B' |" R0 e4 ~. I' _: ~
+ ]: ^" {! g3 T" K3 Y$ I' u
Tarun:我有两个相关的问题。第一个算是对形式化验证的一种美学批评。% ^2 H4 Y7 o4 F  d; q; s' i& v4 u

  e  i) v5 N  w& \# Z9 a你当年从大学辍学,却深度参与数学研究,可能就是因为被某些证明的美感吸引了。对我来说也是一样——有些定理的证明简洁优雅,让人觉得极其美妙。而数学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张力:形式化计算和美学直觉之间很难共存。) M' U) s% `8 }: p- B" F- h6 ~/ H
1 b* e7 g6 d* d* q, H8 }
Lean 生成的证明,可能会像「四色定理」的计算机证明一样——极其冗长、不美观,相比之下,人类的间接证明更优雅。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要如何保留数学的美感?
6 _$ P8 F( w& b! m) C
1 n) z! F3 j- G) [: N) j4 wVlad:你看过 Aristotle 在 Lean 中生成的证明吗?: g# D5 {: o+ L# X: Z, g
7 W" i! _% t4 A* x7 n' V8 p$ y
Tarun:我看过一两个,但没看过完整的合集。: z) \$ D3 t, [- H

% m* d. [( W& t4 DVlad:其实我觉得它们很美。而且,把 Lean 证明转换成自然语言,难度并不大,几乎可以机械化完成。3 K/ U( y8 H  D/ c! ^3 ~- M. J& i
; M; O) v" ?5 N
因为 Lean 的函数和定义都有描述,可以很容易地从高度形式化的细节,转换成更具描述性的英文叙述。我觉得这也是 Lean 相对以往形式化语言更容易使用的地方,这也是它不仅在 AI 领域受到欢迎,也在数学家中流行起来的原因。0 W: t& Y3 Y1 T" X; o

$ o6 k0 u  x5 `: o) n  X+ Y另一方面,反过来就很难了。把非形式化的证明转化为形式化证明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目前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Kevin Buzzard 正在主导一个大型计划,要把费马大定理完全形式化。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数百名数学家、持续数年,才能手工完成。通过这种对比,你就能看出两者难度的差别。& u+ ~' K( L3 }, Z0 w8 K

2 z8 ]5 o8 a4 ~+ b- u, S+ GTarun:我最后一个问题是:除了千禧年难题(Millennium Prize Problems),你希望 Aristotle 或它的后继模型去解决什么问题?2 `0 }1 T: @5 v$ C( C) T3 O% [
. k2 s' r8 |9 s! D1 R2 T7 O$ U
千禧年难题太显而易见了,比如黎曼猜想、P=NP 这些,大家都在讨论。但你有没有什么「个人的执念问题」?如果它被解决了,你会觉得「好,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6 k  R3 s. h' g  g8 h* X7 f9 S/ o( a3 n+ x, j$ P1 h
Vlad:好,那就不说黎曼猜想了。
' X; A, m! F' N& o
' u0 H5 U5 }: [- g* p4 t0 l1 H- kTarun:对,那太显而易见了。" a* P( M( Q3 |; p; g3 X

4 s7 E/ P- z) w. m6 IVlad:但其实我还是挺喜欢黎曼猜想的(笑)。如果换一个例子,我觉得做一个「善意版的 HAL 9000」会很酷。我很想打造一个航天器的逻辑核心和控制中心,当然前提是它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失控、自己起飞。( E* q' x" U' L! f! ^9 z& Q
7 M. r* D& |' d1 F) y( A8 X
Haseeb:呃……你确定这是你想告诉大家的例子吗?
1 O7 }* d! i% }7 f7 _
% D; \+ w8 g, h$ L& L% A- eVlad:(笑)对,我的意思是要一个可以形式化验证的航天器控制系统。一个真正「善意的 AI」。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可靠的控制核心。我觉得最初的目标确实是分开的,但现在开始出现重叠。比如 智能合约验证。. y! q7 V' w, a  m4 m% U$ X

$ g1 B2 }6 e" X1 g; Z智能合约本质上是运行在 Solidity、Rust 等语言上的一段相对独立的代码。我们必须确保一些基本性质,比如合约不能停摆、不能出现「双重支付」等问题。因为一旦出错,可能导致数亿美元的损失,这已经有过惨痛案例。而目前,智能合约公司几乎只能依赖人工审计——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请外部公司逐行检查代码。3 _) e( u- H) i- @- E
2 q4 V3 ?& B/ \4 R$ X; A
所以在加密领域,我觉得一旦形式化验证变得可行,它会非常有力量。还有很多其他场景,比如需要复杂数学计算的地方——保证金计算、期权定价等等。这些都是错误成本极高的软件。因此我认为,金融服务业,以及医疗、汽车、航天、机器人等行业,其实都非常适合用形式化验证。7 o) t. V6 N$ O
1 h1 Z, v" O( B0 n! r7 M

作者: 一路顺风    时间: 2025-10-6 06:01
楼主的看法和推荐还是非常可以的了呢。
作者: 赌神归来    时间: 2025-10-6 06:02
还是需要选有实力的交易平台去交易哦。
作者: wuzhaoshichao    时间: 2025-10-6 06:03
这个也是能看看老哥推荐的交易平台了的!
作者: 不洗脸都帅    时间: 2025-10-6 06:06
楼主的这个看法和建议还是需要去好好的去采纳一下。
作者: 想要水果机    时间: 2025-10-6 06:07
这个钱包不错使用,反正吧都是必须谨慎安全第一啊!
作者: 不要脸最大    时间: 2025-10-6 06:09
还行啊,现在我也是用这个交易平台
作者: 春娇与小智    时间: 2025-10-6 06:10
交易平台也不用真么多,有一个就可以的了。
作者: 一帆风顺发    时间: 2025-10-6 06:12
你的这些都是相当好的建议和看法了
作者: 高文胜    时间: 2025-10-6 06:12
是很好的,也是为数不多能够使用的交易平台
作者: 洋森    时间: 2025-10-6 06:15
还是必定挑选有实力的钱包去交易哦。
作者: 老衲来了    时间: 2025-10-6 06:15
谢谢你的分享的看法和建议也是看看了解下的
作者: linxiaoshan888    时间: 2025-10-6 06:16
还行啊,现在我也是用这个钱包
作者: 林武风    时间: 2025-10-6 06:16
钱包这么多,到底选择哪一个确实困难。
作者: gkfbuw    时间: 2025-10-6 06:17
这个你的一些看法我是觉得还是很好的了啊
作者: bishao    时间: 2025-10-6 06:20
是挺好的,也是为数不多可以使用的交易平台
作者: 不傻不成气候    时间: 2025-10-6 06:22
钱包也不需要那么多,有一个就可以的了。
作者: yumi666    时间: 2025-10-6 06:24
这个也是能够看看老哥推荐的交易平台了的!
作者: 小希哥    时间: 2025-10-6 06:24
谢谢你的分享的看法和建议也是看看知道下的
作者: 大吉大利    时间: 2025-10-6 06:25
钱包这么多,到底选择哪一个确实困难。
作者: stareshiny    时间: 2025-10-6 06:25
是挺好的,也是为数不多能够用的钱包
作者: Lhrlhrgo    时间: 2025-10-6 06:26
我是看完了,你后面的看法和提议也是赞同
作者: anzizhong    时间: 2025-10-6 06:27
这个交易平台不错,反正吧都是必须多个心眼安全第一啊!
作者: anzizhong    时间: 2025-10-6 06:27
这个钱包我还实在不了解到的.
作者: xiaoyi    时间: 2025-10-6 06:28
还可以啊,现在我也就是用这个钱包
作者: bishao    时间: 2025-10-6 06:29
这个交易平台我还真的不了解到的.
作者: 一路顺风    时间: 2025-10-6 06:29
好多钱包的感觉的呢,为嘛我都不太明白的呢!
作者: 中大奖    时间: 2025-10-6 06:30
好多交易平台的感觉的呢,为嘛我都不太明白的呢!
作者: jslinen    时间: 2025-10-6 06:32
还不错啊,现在我也就是用这个交易平台
作者: 徐子    时间: 2025-10-6 06:32
交易平台一般肯定是会选择能相信的啊
作者: 强强强123    时间: 2025-10-6 06:35
老哥的看法和推荐还是非常棒的了呢。
作者: 大吉大利    时间: 2025-10-6 06:36
我是看完了,楼主后面的看法和提议也是赞同
作者: 万家灯火    时间: 2025-10-6 06:36
这个也是能看看楼主推荐的钱包了的!
作者: 心随你动    时间: 2025-10-6 06:36
老哥的这些都是相当好的建议和看法了
作者: Lhrlhrgo    时间: 2025-10-6 06:39
钱包一般确实是会选择能相信的啊
作者: mxsj2016k    时间: 2025-10-6 06:39
楼主的这个看法和建议还是必要去好好的去采纳一下。
作者: hong29    时间: 2025-10-6 06:40
楼主的这个看法和建议还是感觉挺好。棒的.
作者: 心随你动    时间: 2025-10-6 06:44
钱包一般确实是会选择能够相信的啊
作者: 不洗脸都帅    时间: 2025-10-6 06:46
交易平台也不用真么多,有一个就可以的了。
作者: wodezhuanyong    时间: 2025-10-6 06:46
还是必定选择有实力的钱包去交易哦。
作者: lvaeyou    时间: 2025-10-6 06:46
看上去楼主的看法是挺有感悟的很多的道理不错
作者: 小夏Sherry    时间: 2025-10-6 06:47
这个钱包我还真的不了解到的.
作者: stareshiny    时间: 2025-10-6 06:47
好多交易平台的感觉的呢,为嘛我都不太清楚的呢!
作者: yumi666    时间: 2025-10-6 06:49
这个交易平台不错,反正吧都是要多个心眼安全第一啊!
作者: 老龙口    时间: 2025-10-6 06:51
老哥的这个看法和建议还是感觉挺好。棒的.
作者: 万家灯火    时间: 2025-10-6 06:53
这个也是能看看大伙推荐的钱包了的!
作者: 林武风    时间: 2025-10-6 06:54
钱包也不需要真么多,有一个就可以的了。
作者: 春娇与小智    时间: 2025-10-6 06:54
这个交易平台我还实在不了解到的.
作者: ouliangzhong    时间: 2025-10-6 06:54
楼主的看法很好,看论坛的决定了,没想到你的文采这么好
作者: 朱古力    时间: 2025-10-6 06:56
老哥的看法很不错,看论坛的决定了,没想到楼主的文采这么好
作者: 丁小荷    时间: 2025-10-6 06:56
看上去你的看法是挺有感悟的很多的道理不错
作者: liuxin960    时间: 2025-10-6 06:57
交易平台一般确实是会选择能相信的啊
作者: 中大奖    时间: 2025-10-6 06:58
是很好的,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用的钱包
作者: 百战    时间: 2025-10-6 06:58
好多钱包的觉得的呢,为嘛我都不太了解的呢!
作者: wodezhuanyong    时间: 2025-10-6 06:58
交易平台这么多,到底选择哪一个确实困难。
作者: 一帆风顺发    时间: 2025-10-6 07:01
这个你的一些看法我是觉得还是挺好的了啊
作者: 朱古力    时间: 2025-10-6 07:02
楼主的这些看法也是要好好看看了,你的用心了的!
作者: 百战    时间: 2025-10-6 07:04
这个钱包不错使用,反正吧都是必须多个心眼安全第一啊!
作者: ouliangzhong    时间: 2025-10-6 07:12
交易平台这么多,到底选择哪一个确实困难。
作者: leconer    时间: 2025-10-6 07:13
还是必须选有实力的交易平台去交易哦。
作者: 赌神归来    时间: 2025-10-6 07:15
楼主的这些看法也是要好好看看了,老哥的用心了的!
作者: 22301    时间: 2025-10-6 11:04
这个倒也是可以去了解下看看了啊
作者: 舞出精彩    时间: 2025-10-6 11:52
多了解吧,以后还是可以用上吧
作者: rainwang    时间: 2025-10-6 16:14
曲线什么的,不如理智的市场判断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tcelue.w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