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I% g. X! i 鲁迅认为文学作品写Dubo时,应该写赌徒的心理。作家章廷谦写了一部短篇小说《赌徒日记》,鲁迅知道了,写信给章说:赌徒心理的变化,应该写的,你‘颇有经验’……(《书信·致章廷谦》)他认为赌徒心理值得在作家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在《阿Q正传》里,阿Q被描写为一个赌徒。鲁迅这样写阿Q:“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阿Q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咳~~开~~啦!’桩家打开盒盖,也是汗流浃背的歌声。……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唱下,渐渐地输入了其他汗流浃背的人物的腰部。阿Q不是个单纯老实的农民,而是个有游民气,一身毛病的农民。写阿qDubo有助于塑造他的游民气。 , k8 G. V- T7 t& ?' \; V% ^3 G1 U: n9 Z
为了创作的需要,鲁迅也研究了Dubo的方法。他在回答苏联人王希礼为翻译《阿Q正传》提出的有关Dubo的问题时,专门画过一张详细的Dubo方法的图示,并按图说明了“天门”的位置及具体的赌法。又向《阿阿q正传》的日语译者山上正义地说明了押牌宝的角和穿堂。把赌注压在角和穿堂上的人,和两侧的胜负一样,两侧一胜一负的话,角和穿堂就没有胜负。(《〈阿Q正传〉日译本注释手稿》)还给山上正义画了一张押牌宝的解说图。 / b5 P9 v, e7 p0 t3 C$ j4 H, o7 L7 r, V3 C$ t( s
鲁迅也关注庄家在DC骗钱、打人抢钱的勾当,并知道他的底细。在《四论文人相轻》一文中,他写道如果走在冷路上,有时会遇到几个人蹲在地上Dubo,庄家只是输了,押的只是赢了,但是他们实际上是庄家,也就是所谓的‘屏风’,也就是他们自己所说的‘朋友’,目的是吸引傻眼热,也来出手,然后掏空他的口袋。庄家,多是些地痞流氓,绍兴人谓之“空手人”“拆白党”。所谓“屏风”就是赌托儿,也是骗子之一。鲁迅对他们的骗术非常明白,就是先让你赢,吸引你,然后再把你的钱掏光,也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鬼点子。 . Y9 z- w" l1 a8 T/ u b" h6 Y( U+ Z. G6 x: c8 {
关于庄家打人抢钱,鲁迅在《阿Q正传》日译本的注释中写道:这是DC庄家经常做的工作。假使村民赢了,他们的一伙就来找碴斗殴,或冒充官员抓赌,打人抢钱。(《阿Q正传》日译本注释手稿)由于庄家多为地痞流氓,凶横得很,所以惯用打人等流氓手段对付赢了钱的村民,这不再是骗局,而是明抢。, r: R/ Z" `- f7 W$ g$ b
4 O- _7 I, A: w. ?8 H9 E 为何鲁迅关注Dubo问题?大致有三点原因:* P! O, J- z! ]$ ~
) J6 C- Z5 [, b. p" U5 U( z 一是为了解社会病状。娼赌毒是旧天朝黑暗社会的一角,是败坏社会风气的病态行为,是历史久远的、与黑暗的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社会病状。鲁迅一生研究天朝社会和天朝人的各种病态,所以他富有观察力的眼睛自然不会放过Dubo,包括它的历史和现状。把阿q写成赌徒,是鲁迅观察社会,观察人物行为的结果。2 Y9 H/ W' e/ v7 h M, Y
- Q6 k, C' n* t: U8 e. N 二是鲁迅关注Dubo,可能与他自己的经历有些关系。鲁迅的一个近支族人岐叔因为自暴自弃,沉溺于Dubo而早逝,鲁迅为此深感叹息。鲁迅本人也被赌徒直接打扰,他在北京寓居绍兴会馆时,邻居经常夜赌吵闹,吵得他睡不着。鲁迅很清楚,Dubo是一种毁灭家庭和灾难的东西,对天朝社会有很深的腐蚀,必须消除这种社会疾病。 1 N0 m R* l( O* n" p8 R9 H1 a7 b' p0 Y; Z Q/ Z
三是创作的需要。写人物Dubo,自然要了解Dubo的方法和习俗,也要了解赌徒的心理,这样才能写得像,写得生动。《阿Q正传》中的Dubo情节非常生动真实。+ }* P2 b* f6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