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7 \3 A% g7 F8 N/ ?: V据《联合早报》2025年9月报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放行了REITs直接上链交易,并允许散户参与,将最低认购额从5000新元大幅降至10美元。这一举措不仅显著降低了投资门槛,更在机构与零售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标志着新加坡在数字资产市场的开放性上迈出实质性一步。此类政策有效降低了参与壁垒,提升了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全球投资者对新加坡市场的信任与参与意愿。$ g V) d0 \" h, V
5 X$ {7 _ {' Y$ v: T) B! S9 M
政策红利之下,市场创新迅速跟进。例如,据CoinDesk8月21日报道,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已在以太坊公链上发行代币化结构性票据,将传统10万美元的投资门槛降至1000美元。这一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资产选择,也让更多零售投资者得以参与到传统金融工具的数字化与全球化进程中。0 l. I& c1 h1 N- _9 W# J
' w7 M* R0 L" F; P在技术层面,新加坡发布了《资产代币化技术白皮书》2.0,并向国际清算银行提交了“跨链互操作”三层架构,意图通过这些举措让新加坡成为全球资产代币化的标准枢纽。MAS的战略目标是使新加坡成为一个中立、可信的枢纽,让不同的数字资产网络在此交汇互通。 " o& Y ? R+ {, \2 Y/ i/ v+ a& T0 w! f5 v; c# U5 }2 j- V
市场回应:机构用脚投票的差异化布局! m( ^+ K# G& P( x+ |
随着香港与新加坡两地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场已经做出了直接的回应。金融机构正在根据自身业务特性,选择最符合其战略布局的市场。汇丰便采用了双总部运作模式,在香港协助佛山城投把3亿美元绿色债券搬上链,同时在新加坡托管REITs并冲刺年内10亿新元的目标。根据2025年9月14日新浪财经的报道,这种分工体现了机构对两地优势的清晰认识:香港适合内地关联的机构资产,而新加坡则更适合面向全球的零售产品。 & \( X a" U9 |$ D' B' C : ?2 A7 h+ n7 O0 B蚂蚁数科的布局更具战略灵活性:在香港获取了1、4、9号牌照专门处理“内地资产—香港发行”业务,而在新加坡则申请支付牌照充当XSGD结算通道,这种布局反映了企业应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精准策略。 1 G9 D3 s9 w/ T! S9 ?: U) O1 A+ g7 ~8 U: \
摩根大通Onyx则选择在监管透明、标准易输出的新加坡开展零售级REITs业务,而在香港则仍停留在机构试点阶段,以避开外汇与稳定币方面的不确定性。招银国际美元货币市场基金通过多链部署完成RWA代币化,成为全球首只港新互认基金上链的案例,这一创新尝试结合了香港的资产优势与新加坡的技术平台,为双城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 {: a6 i1 m; A9 E" n" y4 }8 z8 `# G
未来展望:竞争还是互补? ) p9 m. U# X d4 }表面上,香港与新加坡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速,实质上则是“合规+资产”与“标准+技术”两种金融哲学的碰撞。短期来看,香港凭借内地资产池深度及2026年港股通代币化的提前推动,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占据领先地位;而新加坡凭借其零售市场的广泛参与度和跨链标准的前瞻性布局,也有可能凭借国际化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3 ?7 n P. p6 i1 P* {5 o+ ]/ t$ k. S6 e+ p' y0 ~* x
从中长期来看,资产端与标准端必然会融合。香港有望成为内地优质资产的全球数字发行平台,而新加坡则可能成为跨链标准和零售分发的核心枢纽。最终的赢家不会仅仅是某一个城市,而是率先跑通“资产—标准—资金”闭环的生态。# @8 P* Y1 j( E/ i
$ E0 d6 }4 b7 s, g7 F' U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赛道比选择城市更为关键。偏好高收益的基金可能倾向于香港,而求稳求流动性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则可能将新加坡作为其RWA试验田。% I; ^; d! i* @6 D
5 M$ u' C d/ z h% r$ H0 j8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与区块链的“双螺旋”正在驱动RWA的基础设施重构。蚂蚁数科推出的Layer2链支持10万TPS交易,使“毫秒级可信交易”成为可能;Chainlink DECO协议结合零知识证明技术,在保护隐私的同时验证链下资产的真实性,为RWA代币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5 d2 i- v, x Y1 H! D/ L . D. y, y& V8 n( M; l! n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演进,数字金融的疆域正重新绘制。香港与新加坡的探索犹如两条并行的+ i0 N( l# U. X)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