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Aster暴涨后的首次采访:回购会更灵活,最大竞品就是币安 [打印本页] 作者: caoch 时间: 2025-9-30 11:40 标题: Aster暴涨后的首次采访:回购会更灵活,最大竞品就是币安 在本期专访中,社交协议 Trends 联合创始人 Mable 与当下最火的 Perp DEX Aster 的 CEO Leonard 聊了聊,从个人经历到项目战略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从传统投行技术岗到区块链创业者,Leonard 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条穿越金融与 Web3 的成长轨迹。在本期专访中,他首次系统讲述了 Aster 如何从永续合约起家,逐步成长为多链综合交易平台;如何在链上尝试暗池设计,平衡隐私与透明;又如何在 Token 分发、积分计划和回购策略中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4 o0 q* n- Q( r* q9 l" B
: h3 P6 p9 g' F5 }# H
访谈中,他坦诚复盘 XPL 事件的教训,也分享了对 Aster Chain、做市商计划以及未来链上治理的思考。整篇访谈不仅呈现了 Aster 的产品理念与战略布局,也折射出 Web3 创业在合规、隐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智慧,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新一代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发展的珍贵视角。 # n) I6 Y, |3 ~; Y' Z$ D* S9 p
以下为全部对谈内容: 3 ~' G5 m6 k' s : s' N0 {, W- Z1 F' z. r0 q0 bMable:我们先从你的背景开始吧,你是怎么进入加密行业的?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D, f( c6 P6 q2 \! m
" R6 x5 @9 g, { Leonard:这个故事挺长的,我最早是在银行科技领域起步的。我当时在香港一家投行做技术岗,那家公司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我一开始是做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负责高频交易系统的搭建。后来转去做股市的风险引擎程序员,在那里干了大概五年左右。之后我就进入了创业圈,搞了一家亚洲地区的 B 端金融科技贷款平台。但第一次创业失败了。. o* Y7 N" Q/ j$ U3 O
5 d w* X0 {! [& Y Mable:大概是哪年?3 D9 J# O6 T( M% D' j/ c) q3 _( B; f
; T$ J/ U. P/ L2 u5 N: m, ~' ALeonard:2015、2016 年左右吧,那时候天朝「互联网+」的概念特别火,就是在什么东西后面加个「互联网」就能成为创业项目。那时候大家都想颠覆金融行业。但后来监管压力太大,还有一些骗局搞坏了整个行业,最后就凉了。 & b2 w8 O1 K7 {7 ]% Q! ]3 w ( T: {; o1 f( b* x$ ~" [ I但那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这时候我接触到了区块链——大概是 2016 年,当时比特币已经有了,以太坊也刚刚出现。我一开始是被 ICO 吸引进来的,投了几个项目,第一个赚了点钱,自以为是天才,结果接下来几个项目全赔光了,但也因为这样我开始真正对技术产生兴趣。4 } \8 B+ O, J0 A8 ?" h/ w, n/ ]
/ q+ e" {7 Q w [ g2 A
我们当时想是不是可以把所有贷款信息都放到链上?那会还有「许可链」和「非许可链」的争论。我记得 IBM 推出了一个叫 Hyperledger 的项目,我也开始学那个,尝试基于它搭建一个贷款平台。) ^2 J7 `, }2 K7 @3 i
" q2 i7 |0 M o, K0 m, z当然,现在回头看我们选错了方向,应该选以太坊的。后来我还试过跟游戏公司合作,把 NFT 和代币发到游戏里,但那个时候太早了,没人理解,最终也没成。 $ N! a! V8 G: g2 i, N$ C6 o' L' e( i 3 n2 f6 N0 O. Q: _# O0 E8 N- u2 Y之后大概一年时间我尝试了很多方向,最终在 2019 年去了 DeFi 项目 Injective Finance。在那里我接触到很多产品和想法。后来 dYdX 出来了,我们也开始构思自己在链上构建交易平台的可能性,于是就诞生了 Aster 的第一个雏形,也就是后来演变成 Aster 的东西。3 ~ t e4 M! o
/ @: X5 h* W7 S( K' @+ j9 l加密项目一直在周期中迭代:从 dYdX,到 GMX,到 Hyperliquid。我们经历了所有这些阶段,也不断在调整、试错,直到做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东西。 % \/ [: t3 t/ C1 j, N$ Z; Z# U$ \4 `1 F' n Mable:那你现在如何定义 Aster?以及你希望它在一到三年后发展成什么样子?( [# z1 K# }; w+ `( D& N